非遗石画 以爱为魂

时间:2022-03-15 15:18:43 父亲起名网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以桂林石画这样一种全新而惊艳的形式,走出桂林,走向世界。

去年入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桂林石画,是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宝嵌”工艺基础上推陈出新的现代工艺美术作品。桂林石画赋予了桂林特有的漓江石、鸡血玉以新的生命力,通过它们与各类宝石相互配合,表达出最美的桂林山水、最炫的广西民族风、最俏的人物肖像画。

刚过去的“三月三”假期,参加由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承办的“寻找桂林非遗”活动,体验桂林石画、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桂林石刻传拓技艺等10项“非遗之美”活动,成了许多市民、游客的新玩法。

而你也许想不到,精美非遗工艺品桂林石画的创作者中,有一群来自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的肢残人士。

1“百宝嵌”有了新打开方式

明代嘉靖年间,扬州的漆器工匠周筑,巧妙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等宝玉石的质感和颜色,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装饰图案,再镶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人们为它取名“百宝嵌”。

多年来,由百宝嵌工艺及中国传统美术融合创作发展而来的桂林石画作品,在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时屡获殊荣。

2017年,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旅发委联合开展的“广西有礼”伴手礼评选,桂林石画和团扇、桂花糕、桂林米粉、罗汉果、金桔干片等入选钻石画店铺起名,它们分别由桂林惠仁旅游品开发公司、桂林市广恒工艺品公司等桂林六家企业推出。

去年6月,桂林石画获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底,桂林石画非遗传承基地在平山小学揭牌,非遗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吕珊蔚、桂林市工艺美术大师邓凤竹,对桂林石画的历史传承和艺术特色做了生动的介绍,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和切身体验,更近距离地了解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些优秀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邓凤竹和吕珊蔚1999年参与设计创作的石画《八桂欢歌迎归燕》,曾被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

去年10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颁奖式、优秀创业项目展。由广西残疾人联合会推荐,代表广西参加第三届创业创新大赛专项组比赛的“桂林石画”荣获大赛三等奖,也是广西唯一获奖项目,并作为优秀项目进行展示。这届赛事报名项目达30000多个,通过层层选拔,共232个项目进入10月的全国选拔赛和决赛,其中92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并由人社部授予“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称号。这个“桂林石画”项目由邱拥华、邓凤竹等牵头组建,致力于传授技艺、帮扶残疾人就业,带领残疾人队伍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石画,是正能量满满的爱心项目。

2“以石代墨”延续文化血脉

“以石代墨”创作的桂林石画,以桂林特有的漓江石、鸡血玉,及绚丽多彩的世界各地宝玉石原料,经选料、切割、碎石、抛光、构思、设计、粘贴、装裱等多道复杂的制作工艺,运用中国画技法及百宝嵌工艺技巧制作而成,表现题材以人物、山川景物、花鸟鱼虫、民俗风情等为特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喜爱绘画的邓凤竹先是向指画家曾恕一学画鸟虫,后又师从画家龙廷霸学习画桂林山水,龙廷霸曾经在创作漓江风景画之时发现大自然的石头形态各异、颜色丰富,就利用丰富多彩的石头在木板上粘贴桂林山水景色。在龙老师影响下,邓凤竹学会了一些石头画的粘贴技巧。

1988年,中国有色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宝石研究所的宝玉石专家们为延续百宝嵌这项技艺,组织了邓凤竹等有绘画基础的一行人开始了石画的研究与制作,1993年,学习过绘画的吕珊蔚加入了石画制作团队。

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创作,并从简单的图形拼接,发展到至今在选料、制作技法和题材创作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及表现形式,既继承了传统美术的技法,又传承了百宝嵌的特殊文化、技艺文脉。

据介绍,桂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达40多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石英(鸡血玉)、宝玉石分布广,为桂林石画制作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原材料,特别是鸡血玉填补了中国无红玉的空白。鸡血玉目前是制作桂林石画的重要特色原材料,经过千亿年江水冲洗过的漓江石,也是石画制作的绝好原料。这些桂林特有的奇石,为桂林石画增添了特色,而石画将桂林地域的人文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画作更具独特价值。

3以爱为魂扶残播洒阳光

“坚强、温润、有力度……我们无法用一个词来囊括桂林石画的特点。它的制作者是一群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因此它是坚强的;各种宝石汇聚成的意境,又是温润如玉、美轮美奂的;桂林石画能够帮助残疾人群体,市场前景广阔,又使得它是有力度的。冰冷玉石与柔情画意,无论哪个角度看桂林石画,都体现出了残疾人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别具一格的美。”这段话是第三届“中国创翼”评选专家给予获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桂林石画”的评语。

在自治区残联、桂林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桂林石画”项目所属的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长期免费开展残疾人石画培训,目前已有200多名残疾人掌握了石画工艺技艺,直接和间接带动解决了60个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就业。

“工场要活下去,必须要获得市场的肯定,但是工场真正存在的价值,是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肢残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近几年的收获,邓凤竹感慨地说。

一直以来,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而相比智力残疾的人群,肢残人士只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存在残缺,在智力、精神上与正常人并没有任何差别。但由于就业机会相对少,不少肢残人士只能呆在家中,靠家里供养。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家人的肯定,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往往是肢残人群最大的痛点所在。

为了帮助更多适合学习石画的肢残人士钻石画店铺起名,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近年来致力于招收他们来学习,免费手把手教他们,迄今已经开展了三期培训班,免费对数百名肢残人士进行了培训。虽然培训的人数不少,可由于肢残人士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制作桂林石画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需要从零开始。目前,就业工场共有20多名相对“资深”的肢残工人。他们一部分每天定时到工场“上班”,一部分在家工作。每人每天能有十几二十元的手工费。虽然收入不算多,但相比以前只能伸手向家人要钱,现在能够自食其力,甚至贴补一些家用,对肢残人士而言,是个人价值的极大提升。

邓凤竹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少在我们这里培训过的残疾人虽然最终没能从事这一行,但是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记者黄光圣文/摄

SourcePh">